摘要:2023年11月28日,参加浙江省丽水市两片一课助青廉警示教育活动的年轻干部感触颇深。 ...
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展现开放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宽阔胸襟。
中俄领导人2023年实现互访,为两国关系擘画新蓝图。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恢复线下举行,双方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就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作出战略指引,发出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
在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为共同打造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指明方向。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风险挑战,需要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这是中国担任2023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首日向安理会成员赠送的纪念品——鲁班锁。2023年,中国与多国关系提质升级,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范围更广、质量更高。沙伊关系迅速回暖,带动中东地区多个国家走向和解,卡塔尔与其他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叙利亚重返阿拉伯国家联盟……长期因外部干涉而陷入动荡的中东地区掀起和解潮,求和平、谋发展、反干涉成为地区国家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四)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中国方案一年来,不论是致力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还是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外交都基于人类同处地球家园、世界各国命运与共的根本认知,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反映世界各国合理诉求。高质量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2023年12月27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向社会公开发布。
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从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到党内监督体系,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到基层监督体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要求,着力推动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将纪律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嵌入各类培训班次,经常学、反复讲,持续提高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题:坚持严的基调,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之反腐篇新华社记者范思翔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有效整合反腐败工作全链条力量,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完善动态清除、常态惩治、系统治理的机制和举措,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必须牢牢抓住基层治理这个牛鼻子。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各项投入不断加大。2023年2月7日,党中央在新年过后按照惯例举办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第10次在开班式上主讲新年第一课,重点谈了中国式现代化。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7%。
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梳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重要讲话显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始终引领民生相关话题,枫桥经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千万工程等不断赋能各地具体民生实践。通过细数这些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成绩单,更能深刻理解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看就业。11月6日,总书记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7月考察江苏,8月在新疆听取工作汇报和11月考察上海,总书记都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5月考察雄安新区,总书记部署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同样经过20年的实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万工程,早已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更成为今天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
治国理政高频词,既蕴含着深邃思想,也记录着生动实践。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关联短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以食为天这样关乎百姓幸福指数的俗语,可以看到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之后见彩虹这样坚定的历史主动,更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崭新未来。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23年6月6日,杭州余杭区径山镇乡村,生态碧水、沿路花海与村庄农房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2023年11月6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182亿元。2023年,新增126种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药品数量为历年来最多,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61.7%。
9月考察浙江,总书记从小商品看大市场,叮嘱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至此,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经覆盖374种药品,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了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这项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要求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9月20日,总书记亲自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制丨王敬东主编丨李璇编辑丨刘禛视觉丨张紫曦 陈腾 刘京京校对丨孙晓媛 孙洁 宋春燕 梁雅琴 范立君出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在关联人物中,与总书记面对面对话的,有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有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的志愿者,有用科学技术唤醒盐碱地的农技人员……让亿万人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人翁、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城中村改造入库项目406个,预计总投资1.8万亿元。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关联图谱,民有所呼,全力以应,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形塑大写的人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也赋予其磅礴向前的不竭力量。2023年12月11日,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龙年喜庆用品挂满摊位,顾客正在挑选中。
11月考察北京、河北,总书记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要求抓紧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回首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到人民群众中间,摸清千家万户柴米油盐的小日子,合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方针,谋划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实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体现在改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民生工作之中,体现在关心百姓的冷暖安危之中,体现在让群众的好日子越来越红火之中。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12月考察广西,总书记调研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求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
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央视网运用智能大数据分析总书记2023年的重要行程与讲话,与您一起感受这一年的民生温度。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知识图谱,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可感可知。犹记得2021年暮春,广西桂林大山深处的山村里,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王德利有这样一段对话——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总书记精辟阐述了政党在推进现代化道路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一份份书写百姓福祉的民生答卷,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已超过4000万人,相比去年底增长超过一倍。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